竞技体育是一条金字塔式的道路,塔尖上风光高远而壮美,但能站在最顶端的往往是极少数人,很多人尽管也努力地攀爬,也恐难如自己所愿,这是一条残酷而充满荆棘的道路,每一个置身其中者都想用“少年得志、功成名就”这些关于成功的顶级词汇来形容自己,哪怕是“苦尽甘来、大器晚成”,也是十分向往的好的归宿。
在中国羽毛球队男单阵容中,陆光祖或许并不是最具天赋的,也不是当下成绩最耀眼的,但任谁都无法否定的是:他身上有着最为一丝不苟和豁出所有的拼搏气质。
他不用年龄定义自己,他只看自己是否还在上升。他的情绪不受胜负牵绊,他只看重输赢背后带来的经验和启发。理性到极致,思考不停止,阿祖用自己的经历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为自己定义,也为自己定位。不做他人眼中明星,只做自己舞台主角。
名不见经传的起步
和很多球星相比,陆光祖从小的成长历程就并没有那么璀璨或亮眼。准确来说,更多人是从他在2017年天津全运会上夺得男单铜牌时才认识到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伙。
陆光祖是江苏徐州人,受父亲的影响从三四岁就接触羽毛球,七岁时正式进行羽毛球训练。能吃苦、能流汗、很勤奋,这些标签从小就深深地刻在阿祖的身上,这不仅是他的历任教练所总结的,更是他自己也愿意承认的。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也伴随着阿祖长大到现在的,那就是从小就那么黑。
12岁那年,陆光祖在江苏省队调赛中拿到第二名,从此成为江苏队队员。从徐州到南京,这是陆光祖第一次体验寄宿生活,环境和节奏都在改变。这是阿祖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城市生活,别的不说,单是那和苏北口味不一样的南京偏甜饮食就让他适应了好一段时间。
陆光祖在青年阶段没有参加过世青赛和亚青赛,直到他在2017年进入国家队后,才在21岁的年纪第一次出国打比赛。那一年的全运会让大部分关注羽毛球的观众都认识了陆光祖这个名字,他作为江苏队男单队员帮助队伍拿到男团铜牌,更在单项赛上击败了奥运冠军谌龙,又在半决赛中将林丹拖入决胜局,最后收获单项铜牌。
花草同沐阳光,但并不是每朵花都能如期开放、满庭芬芳。对阿祖而言,少和别人对比,踏踏实实训练的思想从小就深入骨髓,他善于专注自身,走好每一步,相信自会有花开香飘之时。当他来到北京,站在国家队的大门前,他知道未来的挑战会更大。
国家队第一课:观察
刚进国家队,阿祖的第一课就是几乎所有运动员都会遇到的命题——伤病。打完全运会后,他左腿韧带的伤持续了小半年时间。别人刚升到国家队都是一顿猛练,而阿祖起步却只能是先观察。那时国羽男单组既有林丹和谌龙两位功成名就的老大哥,也有石宇奇等同龄人,无法系统跟着训练的陆光祖做的是沉下心来,近距离观察这些近在眼前的世界顶尖球员是如何训练的。
陆光祖一直以来都贯彻进攻打法,他的能力强,训练扎实,但唯独有那么些时刻在训练或在比赛中和自己较劲。年轻时他相信,只要自己埋头苦练,就算身材优势并不突出,也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压倒一切。但到了国家队的第一段时光让他收获的却恰恰并不是练出来的,而是看到的,想出来的。“原来,能力并不能压倒一切,我更需要去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去训练。”
有了这层思想铺垫,刚上一队的陆光祖很快就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和比赛水平。第五次出国比赛,他就在当时还是300级别的澳大利亚公开赛上斩获职业生涯第一个国际比赛冠军,后来又在加拿大300赛上再添一冠。一年的历练,让阿祖名正言顺地有了能参加高级别赛事的排名,但也是随着和高排名选手对垒的增多,他也发现自己的差距,遇到了瓶颈。2019年全年的高级别比赛中,阿祖都徘徊在前三轮,没能打入过四强。
“自己从打上高级别比赛开始就有心理预期,也预想到自己可能会陷入到瓶颈当中,只是当亲身到场上体会到这些差距后,自己有更直接的感触。”多年后的现在,陆光祖这么回忆道当年的自己。转眼间,那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了。
思而后动 知而后行
突然间,陆光祖好像陷入到了一种不太会跟最高水平的选手打比赛的困境里。从小到大,孙俊指导都会说陆光祖在场上遇到情况和困难时不太愿意去主动求变。这并不是指陆光祖缺乏思考,反而偏偏是思考后陷入的某种怪圈之中。
在陆光祖的理解里,他把以前的自己定义为“认死理”,一旦他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和目标,他会紧紧遵循并出发前往设定目标的这一条路径走。就像开车前打开了导航,一旦前进的速度不是很理想,他也会认为是自己踩油门的力度不够,他会先去加大油门刻苦训练,而不是问问导航路况是否有变,是否应该有更优的路线规划。
如果是第一次采访阿祖的记者,可能会觉得他采访时说话一板一眼的,甚至会感觉他说的话很“官方”。他会把“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有条不紊地铺陈,他会把当下时间作为分界点,全面地给出前面的总结和之后的展望。是的,对比于国羽那么多能说会道,能抛梗接梗的队员,阿祖的采访或许并不讨喜,不能引人一笑,但当你不断地采访他,不断地深入了解他后就会发现,他说的就是他所想的,他的思考模式就是这样的。
陆光祖从小就是想的比说的多,“知而后行”是他和周遭连接的方式,“说”反而是一个次要选项。疫情封闭期间,他用书本取代游戏,他喜欢在安静中和世界互动,在大脑里建立着或许是宇宙尽头与羽毛球场一端的关系,甚至是在内心科幻地畅想着如何用自己的意念去将羽毛球打到对手接不到的位置。
可是,他很少会说出来。
阿祖的嘴巴经常是闲着的,但却没什么发呆的时间,尽管他有时候看起来是有那么点呆呆的。他说:“我永远都在思考,我不喜欢放空自己。”赢球的时候,阿祖只会有那么一瞬间的激动和庆祝,在退场走到混采区的路上,他就已经开始在复盘刚才的比赛,更不要说是输球。甚至在领奖台上也如此,不管是兴奋夺冠还是屈居亚军,阿祖在领奖台上想的最多的依然是刚才的比赛是怎么赢或输的,暴露了什么问题,回去要怎么练。
训练标兵的自觉性
在队员和教练眼里,陆光祖是一位百分百努力的训练标兵。无论是年轻时的场上狂练或者在田径场忘我冲刺,还是现在对力量和体能训练的绝对重视和极致要求,阿祖都对得起训练场上的每分钟和每滴汗水。
“以前想事情会比较浅层和单一,比如我练体能就是为了在场上能跑得更快。经历了几年的思考和磨炼后,我现在会分门别类地分析问题。比如说,当我在场上落后或者其他情况时,我积累的能力应该如何帮我去扭转局势,那么在那样的情况下,我的球路或者战术需要有什么样的调整。”所以在进入比较成熟的运动员生涯后,陆光祖的训练计划都是比较有实战意义的。
作为“力量狂人”,阿祖每次的力量课训练计划都会比别人多一些,体能老师刘杰对阿祖的评价就是抗造和自律。刘杰说:“所有的计划他都能以高质量完成,而且不用督促。就算在技术课已经很累,消耗很大的情况下,他都能先通过调整,在身体机能不疲劳的前提下把体能上强度的计划出色完成。”
他的自觉还体现在针对自己的问题去找办法,找教练甚至是自己看书学习,拓宽思维。他自觉柔韧性并不好,在刘杰的建议下他坚持每晚完成静态牵拉。一段时间的坚持后,他在场上这方面的表现也得到积极的提升。他觉得自己左腿的力传导效率没有右腿高,所以就找刘杰商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战斗就要倾尽所有
如果画出职业生涯曲线图,2021年肯定是陆光祖的一个转折点。从十四届全运会的男团季军和男单亚军,到在万塔苏迪曼杯代表国羽出战并成为世界冠军,尽管陆光祖已经慢慢成为男单组里的大队员,但他的努力和进步依然是不断上升的。
2022年曼谷汤姆斯杯,陆光祖第一次作为国羽一单登场。在中国队对阵法国队的小组赛中,陆光祖的对手是正值上升势头的小波波夫。当时的小波波夫还不具备顶尖的水平,但那天他打“疯”了,再加上一单的压力,陆光祖陷入了难关。
乔斌指导回忆那场球说道:“阿祖当时真的就是靠着那口‘我就是要赢你’的犟脾气,生生扛住了对方好多看着就要得分的进攻,最后打到对方抽筋了。”经过前两局的25比23和24比26,到决胜局的14比14后,小波波夫抽筋,阿祖顺势以21比15赢下这场118分钟的硬仗。
“下场后也没想到竟然快两个小时了,在场上没什么想法,就是想着要接到这一球,跟对方抗衡住。”一场极致耗时的比赛后,阿祖依然是那么云淡风轻地去复盘比赛,甚至没有太多笑容,紧缩的表情全然是沉浸式的回顾和分析。
在教练眼里,陆光祖在赛场上的精神面貌是他与对手搏杀的能量来源。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他都拼劲十足;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他都不会松懈或放弃,他会全力以赴地做到自己能做的;无论对手是世界排名第一还是一百开外,无论是碾压性胜还是溃败,他都会用一样的态度去总结并转入到下一场训练和比赛。
就像在2024年成都的重夺汤杯一役里,国羽男队两次和对手打到2比2平,三单陆光祖都是气势汹汹地背着球包、标志性地嘟着嘴登场,然后用每一记高质量的杀球去拼出自己的胜利和团队的胜利,最后酷酷地走下场,默默地回到团队当中。
就像一名战士,战则亮剑,胜而归队,再练再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022年,国羽在海外集训并保持参加世界巡回赛。在7月新加坡公开赛首轮过后,一位摄影师拍到了失利的陆光祖独自走在过道里的背影,这张照片引起了球迷的强烈共鸣。
很多人觉得这是一张落寞的照片,但阿祖却偏偏摘取了这张照片发了一条微博并配文道:“我觉得比赛的失利不会让我气馁,更不会影响我前进的步伐,每个人在追寻梦想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也一定会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迎接每一次挑战。也谢谢大家的鼓励和好的建议。看到了一张图,很多人觉得这是落寞的背影。其实,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个挣扎在泥泞中的人,前方就是摆脱困境的曙光,过程虽苦,结果很甜。”
这是一次典型的“陆光祖舆情”。当他取得成绩或者遭遇挫折时,作为朋友仿佛永远难以给他提供某种情绪价值,更贴切地说就像是拳头打在棉花上。因为无论是面对胜利的祝贺还是失败的鼓励,阿祖都会理性地反过来帮你做情绪建设,告诉你这没什么,不值得如此鼓劲。
是的,他真的太理性了,用再新潮一点的话语形容就是一位“淡人”。这或许就是古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陆光祖羽毛球赛场现实新篇。
理性让自己更强大
他赢球只会高兴几分钟,输球也只会懊恼一阵子,因为他的思维很快就会转入到总结和归纳上。“如果真的要对比,输球带来的刺激要比赢球带来的大些,毕竟赢和输心情会不一样。”
今年在亚锦赛和新加坡两站比赛打入决赛,赢球瞬间会有评论说“阿祖支棱了”;而当两次决赛都输给昆拉武特时,难免又有“天赋如此,不堪大用”的评语。网上难免有不好听的声音,阿祖坦言自己会看,但一点都不会受到影响。
“一点都不会。”他再次强调。
“打得好我自己知道,会有自信。赢不了球就会没自信,再多鼓励也无效。”他承认自己确实是有点理性过头了,生活中也会因此少了一些乐趣,就像是感受不到说走就走的肆意和痛快。
不过,理性换来的是更多的收获,能持续专注于比赛,能更清晰地能分析局势。今年泰国公开赛首轮对阵泰国新秀帕尼查蓬,陆光祖在决胜局9比17的逆境下完成21比19的大逆转。无独有偶,随后的新加坡公开赛1/4决赛对阵奈良冈功大时,陆光祖在决胜局4比9的时候连得13分,最后反败为胜。他坦言,这些场景如果换做是几年前的自己,应该是无法完成逆转的。
个性分明的陆光祖将自己的内心投射到球场上,造就了当下沉稳耐心,坚忍不拔,拼命三郎的形象。今年十月他就将年满29岁,他不年轻了,他也没有所谓传统审美意义上的绝对天赋,但这些很容易给人造成困扰和负能量的词语从来不往阿祖心里去。他虽然有点认死理,比较倔强,但这也给他营造了一个很强大的内心。
他一直在思考自己要怎么进步,怎么看到自己的进步,他不会执拗地去跟旁人解释,但他会坚定地对自己说:“即将29岁的你还在进步,你还能打入高级别赛事的决赛,还在进步。这是你努力的结果,只要趋势是好的,就值得坚持。这条路是独特且孤独的,没有人能准确地告诉你方向,只能自己去思考和探寻。同样,没有人能定义你成为谁,只有你自己可以,只有永不停歇的努力,才能让你配当自己的主角”。
本文节选自2025年8月刊
扫码-订阅
2025年8月刊
24直播网是一个专门提供全球各类体育比赛在线直播的网站,为广大体育迷提供了一个便捷、快速、高清的NBA直播、足球直播、观赛平台!
Copyright © 2021-2024 24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1010707号-1